浙江日报丨滨江:“硅谷天堂”迈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浙江日报丨滨江:“硅谷天堂”迈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浙江日报丨滨江:“硅谷天堂”迈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潮新闻客户端 陶悦(táoyuè)清 肖鳕桐 涂心如
打开中国高新区(gāoxīnqū)版图,35岁的杭州高新区(滨江)无疑是最早(zuìzǎo)点亮、点得最亮的火种。
2003年,杭州锚定(máodìng)“硅谷天堂(tiāntáng)”的发展愿景,让这座“风景天堂”开启高科技发展新航向。这一期许如金石掷地,在钱江南岸激荡。
22载岁月更迭,高新区(滨江)始终坚守“发展(fāzhǎn)高科技(gāokējì) 实现产业化”的初心和使命,以钱江潮为墨、创新为笔,将“硅谷天堂”壮美蓝图一笔笔绘进现实(xiànshí)。
而今,迈入“当打(dāngdǎ)之年(nián)”的高新区(滨江)正以自信拼搏之姿向世界递上“硅谷天堂”的闪亮名片:2024年,这里(zhèlǐ)以不到全省1‰的面积,创造了全省3.2%的经济体量;数字经济发展综合(zōnghé)评价连续六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连续五年全省第一;上市公司总量、实际(shíjì)利用外资、R&D经费投入强度(qiángdù)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指数等均位居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杭州第一;蝉联(chánlián)“浙江制造天工鼎”,连续四年获浙江省“科技创新鼎”。
攀高,永不停歇。2025年,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交汇点,紧握“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这一时代赋予的金钥匙,高新区(滨江(bīnjiāng))正以“双增(shuāngzēng)三(sān)提七突破”为抓手,锚定“硅谷天堂”再出发(chūfā),续写“硅谷天堂”新传奇。
杭州高新区(滨江)俯瞰 徐青青 摄(shè)
“1‰创造3.2%”——以占全省(quánshěng)不足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出全省3.2%的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全省面积最小(zuìxiǎo)行政区,高新区(滨江)以有限的地域空间,爆发出了(le)最震撼的经济能量。
“无中生有”的魔法,源于(yuányú)数字里迸发的大能量。
在(zài)高新区(滨江),数字如空气一般自然流淌,它是最强底色,更是驱动产业向“高”攀升、向“新”突围的核心动能(dòngnéng)。
把目光看向“中国数谷”,这里正(zhèng)以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题。好比把数据搬上“商超货架”,数据确权、定价、交易(jiāoyì)等环节正逐渐被改革攻克,构建起“三数一链”数据可信流通体系,让数据从无形资产转化(zhuǎnhuà)为实实在在的经济(jīngjì)价值,催生出无数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
走进浙江大数据(shùjù)交易中心、杭州数据交易所(jiāoyìsuǒ),交易一派繁忙,累计上架数据产品近(jìn)4000个,累计登记交易金额破93亿元大关,为数据驱动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数实融合(rónghé)的“魔法”,也(yě)在这里精彩演变。AI浪潮袭来,催生高端制造不断“裂变”。产业端“一生二,二生三,无穷衍生”,在这里演绎(yǎnyì)得栩栩如生。
在零跑汽车车间内,生产线高速运转,新能源汽车源源不断(yuányuánbùduàn)地驶向(shǐxiàng)市场。今年,零跑汽车深度融合(rónghé)AI技术,其智能座舱搭载先进对话系统,能精准理解并回应用户需求,为驾驶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智能交互体验(tǐyàn)。凭借自主创新的核心算法和产品优势,零跑汽车一季度的交付量大幅增长,成为高新区(滨江)数字(shùzì)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生动(shēngdòng)缩影。
一园、三谷、五镇,则如(rú)枝叶藤蔓伸展,它们点土成金,瞄准细分产业赛道,落子事关未来产业的超前(chāoqián)布局。
比如,“中国(zhōngguó)视谷”是高新区(gāoxīnqū)(滨江)另一张耀眼名片。这里将(jiāng)视觉智能作为重要应用方向,布局发展工业视觉、自动驾驶、医学影像、智能生活与办公等产业链。
极弱磁大设施大型零磁空间效果图(xiàoguǒtú)
“国际零磁(língcí)(língcí)科学谷”也在悄然崛起(juéqǐ),着力(zhuólì)突破一批重大科学和前沿科技难题,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未来产业。2024年启动建设的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围绕极弱磁大科学装置,已孵化“零磁”医疗装备产业,开辟全新的磁产业赛道。
经过30多年的(de)(de)发展积淀,高新区(滨江)已形成以创新(chuàngxīn)为内核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产业体系和五大产业圈为主导的众多优秀企业。大企业创新裂变、中小企业创新求变,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025年(nián),高新区(滨江(bīnjiāng))将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主线,建设创新滨江,围绕科创平台推动教科人一体贯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维度(wéidù),重点(zhòngdiǎn)开展科创平台能级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七大(děngqīdà)专项行动,构建全国领先的区域科创中心和浙江省领跑的新质生产力中心。
岁末年初,龙蛇交替之际,现象级科技成果横空出世。峰达(fēngdá)创意园里的(de)宇树科技总部展厅里,每天人头攒动,参观者络绎不绝,全国各地(gèdì)的人们慕名而来,想要一睹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的风采。全国各地的党政代表团也纷纷前来,渴望(kěwàng)一探(yītàn)高新区(滨江)科创生态和营商环境密码。
揭开“神秘面纱”,这片科创沃土究竟(jiūjìng)有何奥秘?
国际(guójì)滨“舍得花钱”。
从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到特色(tèsè)优势中小企业再到高成长性的瞪羚企业、上市(shàngshì)企业,高新区(gāoxīnqū)(滨江)总能根据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给予专项扶持政策。
高新区(滨江)也是(shì)全国最早出台区级瞪羚企业专项扶持政策(zhèngcè)并开展年(nián)度认定培育的国家高新区之一,2014年以来区级瞪羚企业扶持政策历经四轮迭代完善,10年间共认定瞪羚企业2448家(次),累计(lěijì)兑现专项扶持政策15.96亿元。
国际(guójì)滨“心里有谱”。
在杭州市五大产业(chǎnyè)生态圈的基础上,高新区(滨江)进一步(jìnyíbù)明晰“生态圈-产业链-产业赛道(sàidào)-产业细分(xìfēn)赛道”的四级框架,形成197个产业细分赛道,一方面延链梳理全区1000余家重点企业,摸清产业家底,形成“一张产业链图谱”;另一方面,通过摸清家底,对产业链进行深度剖析(pōuxī),实现针对性延链补链强链,精准谋划(móuhuà)产业发展。
国际滨“随叫随到(suíjiàosuídào)”。
在服务企业上,高新区(滨江)践行“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承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这里有“一企一专员”机制(jīzhì),为企业提供诉求受理(shòulǐ)、权益(quányì)保障等(děng)服务。精心耕耘产业生态,常态化开展“百场千企”、芯机联动等产业链对接(duìjiē)活动,盘活各类资源,撮合企业合作,助推产业链式发展。
企业纷纷“用脚投票”。2024年,7543家企业迁入高新区(滨江),注册资本超500万元的企业达1682家,创(chuàng)历史新高;2025年一季度(yījìdù),新设企业数量、人才(réncái)流入量双双领跑全省。
农历新年伊始,高新区(滨江)旋即吹响招商(zhāoshāng)变革号角,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推动(tuīdòng)招商变革,强化“创新生态价值招商”新理念,探索更多招商新模式,提升招商的辨识度和竞争力(jìngzhēnglì)。
多年来,“舍得花钱”又“精打细算”的高新区(滨江),不断厚植创新(chuàngxīn)土壤,走出了一条(yītiáo)“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róngzī)金、实现产业化”的发展路径,为浙江经济(jīngjì)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精彩的“滨江样本”。
杭州高新区(滨江)物联网产业园 徐青青(qīngqīng)摄
这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高新区(滨江)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píngjūnniánlíng)。来自全球的人才,因(yīn)国际滨的“青春”而来,也如(rú)新鲜血液,为这里带来满满的年轻活力和希望。
前浪不息。从江北到江南,前有阿里巴巴、海康威视(wēishì)等一大批行业龙头“有梦过江来”,在这片(zhèpiàn)热土带头领跑。
后浪已来。生于1990年的宇树创始人王兴兴带领(dàilǐng)青年团队,以科技报国之心深耕科研一线,推动(tuīdòng)“滨江智造”出海;1993年出生的王睿,在白马湖实验室研发的钙钛矿铜铟镓硒(xī)叠层转化率认证效率超27%,全球领先(lǐngxiān);中昊芯英(杭州)公司的“85后”董事长杨龚轶凡,以“填补国产AI芯片空白”为使命,带领在硅谷从业(cóngyè)十余年的AI软硬件专家(zhuānjiā)归国创业……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高新区(滨江)深谙此道(shēnāncǐdào)。连续16年迭代实施(shíshī)的“5050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已跑出9家(jiā)上市(shàngshì)企业和46家(准)独角兽企业。对人才“褒扬成功、宽容失败、支持再创业”的包容态度,吸引着众多创业者扎根于此。
如今,人才(réncái)(réncái)总量超48万、35岁青年人才占比超50%的(de)高新区(滨江),提出要打造全球英才倾心向往的创新创业新天堂和人才心向往之的“青”爱的城。
源源不绝的人才近悦远来。今年5月,总部位于上海的工业零部件产业链(chǎnyèliàn)服务平台海智在线,将杭州子公司(gōngsī)正式落地高新区(滨江)。“在创新创业推进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国际(guójì)滨对企业(qǐyè)的友好度,这里青年人才集聚程度高,而且政府的大门是向(xiàng)企业敞开的。”公司副总裁刘海涛由衷感慨。
上班时快节奏,下班(xiàbān)后慢生活。“让生活与创业美美与共”,高新区(滨江)正朝着这个方向(fāngxiàng)大步迈进。这里有产业的蓬勃发展,有人才(réncái)的诗意栖居。108公里的绿道串联起(qǐ)白马湖、冠山等(děng)生态资源,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人才公寓、青年驿站等安居工程不断推进,“拎包入住”的便利与“人才码”涵盖(hángài)的教育、医疗等专属服务,让人才们真切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面硅谷,一面天堂,美美与共,在此(cǐ)落笔。
(图片由高新区(滨江)党委宣传部(xuānchuánbù)提供)
潮新闻客户端 陶悦(táoyuè)清 肖鳕桐 涂心如
打开中国高新区(gāoxīnqū)版图,35岁的杭州高新区(滨江)无疑是最早(zuìzǎo)点亮、点得最亮的火种。
2003年,杭州锚定(máodìng)“硅谷天堂(tiāntáng)”的发展愿景,让这座“风景天堂”开启高科技发展新航向。这一期许如金石掷地,在钱江南岸激荡。
22载岁月更迭,高新区(滨江)始终坚守“发展(fāzhǎn)高科技(gāokējì) 实现产业化”的初心和使命,以钱江潮为墨、创新为笔,将“硅谷天堂”壮美蓝图一笔笔绘进现实(xiànshí)。
而今,迈入“当打(dāngdǎ)之年(nián)”的高新区(滨江)正以自信拼搏之姿向世界递上“硅谷天堂”的闪亮名片:2024年,这里(zhèlǐ)以不到全省1‰的面积,创造了全省3.2%的经济体量;数字经济发展综合(zōnghé)评价连续六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连续五年全省第一;上市公司总量、实际(shíjì)利用外资、R&D经费投入强度(qiángdù)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指数等均位居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杭州第一;蝉联(chánlián)“浙江制造天工鼎”,连续四年获浙江省“科技创新鼎”。
攀高,永不停歇。2025年,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交汇点,紧握“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这一时代赋予的金钥匙,高新区(滨江(bīnjiāng))正以“双增(shuāngzēng)三(sān)提七突破”为抓手,锚定“硅谷天堂”再出发(chūfā),续写“硅谷天堂”新传奇。
杭州高新区(滨江)俯瞰 徐青青 摄(shè)
“1‰创造3.2%”——以占全省(quánshěng)不足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出全省3.2%的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全省面积最小(zuìxiǎo)行政区,高新区(滨江)以有限的地域空间,爆发出了(le)最震撼的经济能量。
“无中生有”的魔法,源于(yuányú)数字里迸发的大能量。
在(zài)高新区(滨江),数字如空气一般自然流淌,它是最强底色,更是驱动产业向“高”攀升、向“新”突围的核心动能(dòngnéng)。
把目光看向“中国数谷”,这里正(zhèng)以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题。好比把数据搬上“商超货架”,数据确权、定价、交易(jiāoyì)等环节正逐渐被改革攻克,构建起“三数一链”数据可信流通体系,让数据从无形资产转化(zhuǎnhuà)为实实在在的经济(jīngjì)价值,催生出无数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
走进浙江大数据(shùjù)交易中心、杭州数据交易所(jiāoyìsuǒ),交易一派繁忙,累计上架数据产品近(jìn)4000个,累计登记交易金额破93亿元大关,为数据驱动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数实融合(rónghé)的“魔法”,也(yě)在这里精彩演变。AI浪潮袭来,催生高端制造不断“裂变”。产业端“一生二,二生三,无穷衍生”,在这里演绎(yǎnyì)得栩栩如生。
在零跑汽车车间内,生产线高速运转,新能源汽车源源不断(yuányuánbùduàn)地驶向(shǐxiàng)市场。今年,零跑汽车深度融合(rónghé)AI技术,其智能座舱搭载先进对话系统,能精准理解并回应用户需求,为驾驶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智能交互体验(tǐyàn)。凭借自主创新的核心算法和产品优势,零跑汽车一季度的交付量大幅增长,成为高新区(滨江)数字(shùzì)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生动(shēngdòng)缩影。
一园、三谷、五镇,则如(rú)枝叶藤蔓伸展,它们点土成金,瞄准细分产业赛道,落子事关未来产业的超前(chāoqián)布局。
比如,“中国(zhōngguó)视谷”是高新区(gāoxīnqū)(滨江)另一张耀眼名片。这里将(jiāng)视觉智能作为重要应用方向,布局发展工业视觉、自动驾驶、医学影像、智能生活与办公等产业链。
极弱磁大设施大型零磁空间效果图(xiàoguǒtú)
“国际零磁(língcí)(língcí)科学谷”也在悄然崛起(juéqǐ),着力(zhuólì)突破一批重大科学和前沿科技难题,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未来产业。2024年启动建设的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围绕极弱磁大科学装置,已孵化“零磁”医疗装备产业,开辟全新的磁产业赛道。
经过30多年的(de)(de)发展积淀,高新区(滨江)已形成以创新(chuàngxīn)为内核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产业体系和五大产业圈为主导的众多优秀企业。大企业创新裂变、中小企业创新求变,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025年(nián),高新区(滨江(bīnjiāng))将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主线,建设创新滨江,围绕科创平台推动教科人一体贯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维度(wéidù),重点(zhòngdiǎn)开展科创平台能级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七大(děngqīdà)专项行动,构建全国领先的区域科创中心和浙江省领跑的新质生产力中心。
岁末年初,龙蛇交替之际,现象级科技成果横空出世。峰达(fēngdá)创意园里的(de)宇树科技总部展厅里,每天人头攒动,参观者络绎不绝,全国各地(gèdì)的人们慕名而来,想要一睹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的风采。全国各地的党政代表团也纷纷前来,渴望(kěwàng)一探(yītàn)高新区(滨江)科创生态和营商环境密码。
揭开“神秘面纱”,这片科创沃土究竟(jiūjìng)有何奥秘?
国际(guójì)滨“舍得花钱”。
从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到特色(tèsè)优势中小企业再到高成长性的瞪羚企业、上市(shàngshì)企业,高新区(gāoxīnqū)(滨江)总能根据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给予专项扶持政策。
高新区(滨江)也是(shì)全国最早出台区级瞪羚企业专项扶持政策(zhèngcè)并开展年(nián)度认定培育的国家高新区之一,2014年以来区级瞪羚企业扶持政策历经四轮迭代完善,10年间共认定瞪羚企业2448家(次),累计(lěijì)兑现专项扶持政策15.96亿元。
国际(guójì)滨“心里有谱”。
在杭州市五大产业(chǎnyè)生态圈的基础上,高新区(滨江)进一步(jìnyíbù)明晰“生态圈-产业链-产业赛道(sàidào)-产业细分(xìfēn)赛道”的四级框架,形成197个产业细分赛道,一方面延链梳理全区1000余家重点企业,摸清产业家底,形成“一张产业链图谱”;另一方面,通过摸清家底,对产业链进行深度剖析(pōuxī),实现针对性延链补链强链,精准谋划(móuhuà)产业发展。
国际滨“随叫随到(suíjiàosuídào)”。
在服务企业上,高新区(滨江)践行“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承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这里有“一企一专员”机制(jīzhì),为企业提供诉求受理(shòulǐ)、权益(quányì)保障等(děng)服务。精心耕耘产业生态,常态化开展“百场千企”、芯机联动等产业链对接(duìjiē)活动,盘活各类资源,撮合企业合作,助推产业链式发展。
企业纷纷“用脚投票”。2024年,7543家企业迁入高新区(滨江),注册资本超500万元的企业达1682家,创(chuàng)历史新高;2025年一季度(yījìdù),新设企业数量、人才(réncái)流入量双双领跑全省。
农历新年伊始,高新区(滨江)旋即吹响招商(zhāoshāng)变革号角,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推动(tuīdòng)招商变革,强化“创新生态价值招商”新理念,探索更多招商新模式,提升招商的辨识度和竞争力(jìngzhēnglì)。
多年来,“舍得花钱”又“精打细算”的高新区(滨江),不断厚植创新(chuàngxīn)土壤,走出了一条(yītiáo)“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róngzī)金、实现产业化”的发展路径,为浙江经济(jīngjì)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精彩的“滨江样本”。
杭州高新区(滨江)物联网产业园 徐青青(qīngqīng)摄
这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高新区(滨江)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píngjūnniánlíng)。来自全球的人才,因(yīn)国际滨的“青春”而来,也如(rú)新鲜血液,为这里带来满满的年轻活力和希望。
前浪不息。从江北到江南,前有阿里巴巴、海康威视(wēishì)等一大批行业龙头“有梦过江来”,在这片(zhèpiàn)热土带头领跑。
后浪已来。生于1990年的宇树创始人王兴兴带领(dàilǐng)青年团队,以科技报国之心深耕科研一线,推动(tuīdòng)“滨江智造”出海;1993年出生的王睿,在白马湖实验室研发的钙钛矿铜铟镓硒(xī)叠层转化率认证效率超27%,全球领先(lǐngxiān);中昊芯英(杭州)公司的“85后”董事长杨龚轶凡,以“填补国产AI芯片空白”为使命,带领在硅谷从业(cóngyè)十余年的AI软硬件专家(zhuānjiā)归国创业……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高新区(滨江)深谙此道(shēnāncǐdào)。连续16年迭代实施(shíshī)的“5050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已跑出9家(jiā)上市(shàngshì)企业和46家(准)独角兽企业。对人才“褒扬成功、宽容失败、支持再创业”的包容态度,吸引着众多创业者扎根于此。
如今,人才(réncái)(réncái)总量超48万、35岁青年人才占比超50%的(de)高新区(滨江),提出要打造全球英才倾心向往的创新创业新天堂和人才心向往之的“青”爱的城。
源源不绝的人才近悦远来。今年5月,总部位于上海的工业零部件产业链(chǎnyèliàn)服务平台海智在线,将杭州子公司(gōngsī)正式落地高新区(滨江)。“在创新创业推进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国际(guójì)滨对企业(qǐyè)的友好度,这里青年人才集聚程度高,而且政府的大门是向(xiàng)企业敞开的。”公司副总裁刘海涛由衷感慨。
上班时快节奏,下班(xiàbān)后慢生活。“让生活与创业美美与共”,高新区(滨江)正朝着这个方向(fāngxiàng)大步迈进。这里有产业的蓬勃发展,有人才(réncái)的诗意栖居。108公里的绿道串联起(qǐ)白马湖、冠山等(děng)生态资源,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人才公寓、青年驿站等安居工程不断推进,“拎包入住”的便利与“人才码”涵盖(hángài)的教育、医疗等专属服务,让人才们真切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面硅谷,一面天堂,美美与共,在此(cǐ)落笔。
(图片由高新区(滨江)党委宣传部(xuānchuánbù)提供)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